漯河,又称河上街、隐阳城,位于河南中南部,是这个省份中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城。关于漯河的名字,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在那个时代,“漯河”曾被称为“螺湾”、“螺湾渡”、“螺湾镇”或者“螺湾河”,作为当时郾城县的一个地方。直到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郾城县志》首次提及了以“漯”字开头的地名,如“漯湾店”、“漯湾渡”、“漯湾镇”,而到了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郾城知县张仕周在《退城碑》中首次提及“漯河”,从而确立了这一地名。漯河的历史厚重,人文荟萃。在春秋时期配债的股票,齐桓公曾在此地称霸,公元前656年,他率领八国诸侯在这里会盟联军伐楚。值得一提的是,东汉时期著名的许慎,便是漯河人,他创作了《说文解字》。此外,南宋时期岳飞在“郾城决战”中大破兀术的精锐军队“铁浮图”和“拐子马”,这场战役也在漯河上演。岁月在这座城市中编织着歌谣,如今的漯河已成为一个古老却充满活力的城市。
接下来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一组上世纪90年代拍摄的漯河老照片,让我们随着这些老照片,一同穿越时光,领略90年代漯河的风貌。
展开剩余75%首先是90年代的漯河配债的股票,从海河路祁山路口俯瞰。海河路是一条古老的街道,命名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其命名不仅与海河有关,也与郾城的历史、护城河息息相关。在明清时代,郾城的护城河就被称为海河。
然后是90年代的漯河火车站,春运期间车站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座老火车站在漯河老一辈人的记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承载着漯河人往昔的出行记忆。
紧接着是90年代的漯河南广场书摊。当年,南广场几乎是全市各种盛大集会的举办地点。
再者,90年代的漯河受降路农贸市场热闹非凡。这个农贸市场是当时漯河最大的,无论是什么物品,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
接下来是90年代的漯河,是否还记得这个地方?仔细看看那座小楼门口挂的牌子,依稀可辨是当年的漯河粮油食品公司。
随后是90年代的漯河,汇星影剧院前等待雇工的人力车。当年的汇星影剧院位于五一路,算是漯河老电影院中坚持放映时间最长的,此外还曾演出过杂技。
再看90年代的漯河,沙澧河交汇处河堤下祈愿的人们。沙澧河南岸河堤有一棵被当地人称为“老槐爷”的“老槐树”,据说起源于六百年前,成为当地人心中的精神象征,每逢初一十五都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祈福。
此外,90年代的漯河人民公园展出一架飞机,对80后、90后来说,这架飞机应该还留有印象。当时的男孩们喜欢前来观看。
最后,90年代的漯河,沙澧河交汇处的沙河浮桥。当时的沙河渡口南北两岸通过一座浮桥相连,平时,居住在两岸的人们常常利用浮桥往来,而在雨季,河水暴涨时,则依赖渡船摆渡。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