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过得更快,一转眼DECO迎来了20周年的纪念刊,创刊时的世界和今天有很多不同:人们上班还习惯在楼下书报亭顺手买上一份当地城市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手机刚刚开始能上网和拍清晰的照片;2004年也是中国房地产的黄金起点,随之而来的是对家居设计的庞大需求。当时作为第一本进入中国的国际版权家居设计类杂志,DECO如同打开了一扇面向国际潮流的窗口,人们第一次认识了设计出奇奇怪怪金属榨汁机的菲利普·斯塔克、每件作品都像来自外太空时代的建筑师扎哈·哈迪德、崇尚极简主义的深泽直人......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一些中国学子从海外学成回来,开启了新时代下中国艺术、设计、建筑发展的全新实践之路。
本期的特别专题,编辑部与曾任DECO创刊主编的王旭,共同邀请了包括戴锦华、喻红、董功、马岩松、吴滨、石大宇、吕燕在内的20位重量级人物进行智慧对话,他们不仅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更是启发了关于未来的方向。二十年,足够一代人成长起来,向左或向右,代沟还是迭代,在于不同世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本期的封面故事也荣幸邀请到了马清运与马伯骞父子同框出镜,父与子选择了不同的职业,建筑圈与演艺圈在这一刻奇妙地连接在一起,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传递出家与家族的精神。过去的二十年很重要,未来的二十年意义更加不同。从纸媒的黄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DECO早已不仅仅只是一本杂志,新媒体、奖项、展览,围绕着这个IP,我们也在生长,唯一不变的根是专业与对美的追求。
一个是著名建筑师、曾任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的马清运,一个是“明日之子”出道、唱演全能的“披荆斩棘的哥哥”马伯骞,两父子同时来到北京,却并不了解彼此的行程。父子俩的拍摄是在北京怀柔的一间乡村住宅进行的,在采访时的绝大部分时间,马清运回答得即时、精简、信息量大且逻辑严密,只有在马伯骞“破门而入”时,这位建筑师的节奏才出现了一瞬间的变化。马清运曾经对马伯骞说过无数次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这句话在很多关键节点上为马伯骞带来了帮助,尽管比起“传承”,马伯骞认为来看看他们父子之间的不同更有趣,但他们确实有非常相像的地方,或者说非常相互理解的地方。
二十年,可以让孩童长大成人,也可以让初出校园的毕业生变成社会的中流砥柱;可以让一个行业从新生到繁盛,更可以让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焕然一新。为庆祝《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创刊二十周年,我们邀约了20位来自时尚、文化、艺术、建筑、设计领域的代表性人物,他(她)们中既有中国人,也有在中国生活工作很久,见证了时代巨变的外国友人。在这次跨越空间与时间的对话中,他们分享了这些年来在各自领域中的观察,从二十年的美、二十年的设计、二十年里家的变迁,以个体折射时代,不仅为我们绘制出一幅多维度的时代画卷,也在用他(她)们的智慧经验启发着关于未来的思考。
“你看到一个曾经鼎盛的造瓷之地,变成荒置的状态”,建筑师董功回忆起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感觉,“树、建筑,都是时间发展的信息载体,如何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时光里的旧物,用恰当的方法去激发它的新生命力,而不是平常的机械化的保护?”——这成了建筑师董功和业主方思考与合力想要解决的。建在这里,空间的主题已不再是建筑,而是树,继而是脚下的土地、头顶上的天空,或是拂动树丛的微风、雨后清新的气息......每一棵树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空间切片,把抽象的自然、时间、空间和人联系起来,变得具象。
2024年米兰设计周期间,《ELLE DECORATION家居廊》邀请众多品牌加入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寰游,一系列源自意大利的经典设计,与米兰设计周新晋发布的最新产品,或穿梭,或漫步,或驻足于这座“世界设计梦工厂”的不同角落,探索设计与城市之间紧密而微妙的关系。
在巴厘岛未经开发的海岸线上,Lost LINDENBERG如同一位温柔的巨人,优雅、质朴,不疾不徐,遁入自然。当你踏上这片秘境,会慢慢脱离数字时代的桎梏,抛弃即时性的享乐主义,流连在设计、可持续和在地文化的全新体验中。将自己与自然连接,以一种更质朴、绿色和深刻的方式。
“一直做着关于海的美梦”,或许是Jaime Hayón若干年前搬来瓦伦西亚的潜在原因。Jaime曾说:“绘画对我来说,是空气一般的存在。”直到现在,他依然笔耕不辍,手边总是备着纸和笔,以便随时涂鸦,捕捉灵光乍现的瞬间。“梦”,是他最大的灵感源泉。
做客金枪大叔的家,你会觉得他和抖音上的那个“话糙理不糙”的网红博主不太一样。虽然同样散落着一头灰发,带着相似的松弛感,说起话来还是熟悉的那样不紧不慢,但同时你也会了解屏幕背后的他,讶异于他超群的品位、广泛的爱好,以及对待家、对待生活的无尽热情。
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回忆录中,艺术的圣殿和琐碎的生活似乎成了一对无法和解的矛盾。我们撇开艺术是否源于生活,艺术家是否需要面对日常生活这些容易引起过多讨论的话题,仅仅站在现代的、中国的语境之中,来看看艺术作品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是否能够获得平衡和舒适。真实的家,也许是一个好的答案。
如果织女是一位可以生活在现代的仙女,她的房子会是什么样的?小学生课后习题般的问题,林凯西却是认认真真写了一份可信度极高的参考答案。毕竟,这是一位正儿八经仍在以织布为主业的女性,一位靠织布干出了新锐家居品牌JNBYHOME的女性,一位决定把织布这件事干一辈子的女性。她在杭州宋城附近那个200㎡的家,也真真是被她一手“织”出来的。
欢迎在文末留言,跟DECO分享你最喜欢的设计师/艺术家/演员/摄影师/家.…..我们将从中抽取5位最精彩的留言,送上热腾腾的新刊哦。
新媒体编辑| zhuzhu
助理 | easson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方式。
ELLE马伯骞马清运家居廊董功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