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与严嵩一样,都是属于重度贪污类型的官员,一个在家乡坐拥二十万亩良田,一个贪污的各种物品被编写成一本名为《天水冰山录》的书籍。
按道理来说,他们这两个人应当都是奸臣才对,毕竟贪污的数额放在那里。
但结果是什么呢?严嵩是奸臣,但徐阶可不是奸臣,相反,他还是明朝有名的清流,只提一点就足以证明。
徐阶与严嵩同样都出现在戏曲里,严嵩常常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现,而徐阶常常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
在封建王朝,最能代表大众对一个历史人物看法的,无非就是戏曲,还有评书。
毕竟封建王朝的百姓普遍连字都不识,你就算把一本书放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也看不懂。
但是戏曲、评书则不一样,他们看不懂,难不成还听不懂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以史书上的评价为标准,而在史书上的评价,徐阶就是一个好人。
就比如《明史·徐阶列传》是如此评价徐阶的:“阶立朝有相度,保全善类。嘉、隆之政多有匡救。间有委蛇,亦不失大节”。
严嵩在《明史》里面则是位于奸臣列传,你说他都已经位于奸臣列传,还有什么好说的?
难不成当时的大臣都不知道徐阶贪污吗?他们是肯定知道的。
要知道,当年就有大臣劝过徐阶,叫他不要对他的家人过于放纵,以免将来惹出什么祸端,那二十万亩良田就是他家人占据的,而他本人也是肯定知情的。
毕竟占据的良田都已经是以十万作为计算单位,他能不知情吗?但结果是什么呢?他将别人对他的劝说当成废纸,直接扔到垃圾桶里。
而后来他也算得上是自讨苦吃。
因为他的政敌高拱上台,将他的两个儿子全部流放,流放的原因就是他那两个儿子在家乡做的那些事。
既然徐阶的行为不端是放在明面上的事情,但为什么《明史》对他的评价还如此之高呢?因为史书对一个人的评价不是以他的私德为标准,而是以他的功绩为标准。
徐阶的私德的确不怎么样,但是他的功绩却远远高于他的私德。
他在担任首辅的时候,在他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字画,这一幅字画分别有三行,第一行是“以威福还主上”,第二行是“以政务还诸司”,第三行是“以用舍刑赏还公论”。
这三条哪一条都是在改正严嵩在任时的弊病。
第一条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这就是强行给严嵩扣帽子。
他这一条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严嵩的风头已经盖过嘉靖。
但但凡是个正常人都清楚,严嵩只是嘉靖的提线木偶,他的风头怎么可能盖过嘉靖?
主要是第二条,还有第三条。
当年严嵩主持朝政的时候,朝廷的各个机要部门都把握在他的手里,就比如通政司。
这个部门主要管的就是奏折,而严嵩在当时将不利于他的奏折都压了下去。
徐阶要做的就是恢复各个部门的权力,不让各个部门受到首辅的强势介入,这是第二条。
第三条,明朝已经是法治社会,就算是首辅,要杀一个人,也要给他安排一个罪名。
当年的严嵩就是利用这个手段,杀死了一个又一个的清流,就比如沈炼、杨继盛、曾铣。
而徐阶要做的就是将一个人是否有罪的判断还给大众,让大众去评价。
由于徐阶的到来,原本压抑的朝廷变得开明,你说文武百官怎么可能不念徐阶的好,史书里面对徐阶的评价,又怎么可能会低得了?
你说他压迫他老家的百姓湛江股票配资平台,他老家的百姓算哪根葱?